新冠病毒感染與認知功能下降有關,存在相關性,雖然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病毒急性感染帶來的慢性影響仍對部分康復者造成困擾。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對認知功能帶來的慢性影響備受關注。

美國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了兩項分別來自英國和挪威的大型隊列研究,進一步證實新冠病毒感染與認知能力下降存在相關性。日前,專家針對新冠病毒感染對認知功能帶來的慢性影響進行了闡述,并對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長新冠表達了看法。
新冠病毒感染與認知功能下降有關
既往研究表明,與新冠感染后完全康復的研究對象相比,存在長新冠的研究對象認知反應減緩。重癥新冠康復者在感染后一年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高于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并且在感染后兩年仍存在認知功能損傷,疫苗也是預防感染新冠病毒和長新冠的重要武器。疫苗可以提高人體對病毒的抵抗力,降低個體感染風險。多項研究提示,感染前的疫苗接種可以降低長新冠的發生風險。張慧說,由于目前使用的疫苗多是針對原始株開發的,所以針對更迭的變異株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保護能力的下降,所以個體還是需要戴口罩,注意防護。
好消息是,針對長新冠的治療,科學界已經有了初步進展。香港中文大學一項針對腸道益生菌治療長新冠的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腸道益生菌能夠降低長新冠的一系列癥狀,其中針對注意力不集中這一癥狀獲益最為明顯。國外也開展了很多臨床試驗,但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如何針對不同癥狀的長新冠人群設立門診,有針對性地用藥,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有人會覺得新冠病毒原始株在不斷變異中毒性已經逐漸變小,現在只不過是一種大號流感,預防感染還有必要嗎?專家表示,雖然新冠病毒在變異中致病力逐步降低,但仍需預防感染,因為多次感染會增加長新冠的發生風險。預防長新冠就要從源頭上減少感染的次數。
從個人來說,要做好物理防護,在某個變異株的流行時期,仍有必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從物理上阻隔病毒的傳播。
文章來自:水冶新聞網,載請注明出處!